- Back to Home »
- 運動養生 »
- EDN 中醫師全聯會發布:「中西醫整合介入治療」可以受到控制紓緩疼痛
【應暐漢 cwnkent88@gmail.com】全球有超過15億人受到慢性疼痛的困擾,其中以肩頸和下背部的疼痛最為常見。根據2016年健康保險署的統計,在台灣,椎間盤突出或背痛排名第七,給付金額約為140億台幣,總人數約為290萬人。這些痛苦不僅對個人的健康造成影響,也對健康保險體系帶來相當的壓力。西醫對於疼痛的治療方法多種多樣,包括藥物治療、復健治療(如徒手治療、運動治療、儀器治療)、介入治療(例如西藥注射)、微創手術和開放性手術等。在這其中,疼痛的「介入性治療」在減輕慢性疼痛方面變得越來越重要。這種治療方法指的是當口服藥物和復健效果不佳,但手術還不是最佳選擇時,疼痛科醫師使用儀器或其他侵入性的醫療手段,以達到緩解疼痛的效果。然而,有些疾病,如筋膜炎、五十肩、脊椎病、膝關節炎等,即使使用了西醫的介入治療或其他治療方法,效果往往不如理想,甚至可能最終需要手術,而這可能伴隨著高風險和嚴重的併發症。在這種情況下,中醫的介入療法,如小針刀和浮針,往往可以提供出乎意料的神奇效果。中西醫整合治療可以相輔相成,標本兼治,同時針對筋骨進行治療,達到療效加倍的效果。雖然某些疾病可能無法完全康復,但透過「中西醫整合介入治療」,疼痛可以被有效地控制。紓緩疼痛不僅有助於改善患者的身體狀態,還能提升其心理和社會健康,提高生活質量。
「小針刀療法」是一種結合中國傳統針灸和現代手術的新型醫療工具,由中國南京的朱漢章教授於1976年發明,至今已有45年的歷史。這種療法將中醫針灸的「針」和現代醫學的手術「刀」相結合,使用類似針灸的不銹鋼針,但將針尖改為0.4mm的刀刃,插入穴道內或肌肉間,以剝開軟組織的黏連病變和鬆解肌肉,一次只需要一針,歷時約數秒即可完成。小針刀的作用原理在於剝離沾黏組織和疏通氣血阻滯。它能夠剝離肌肉和韌帶、神經、血管之間的軟組織黏病變,鬆解肌肉,重新改善血液循環,恢復肢體正常生理功能,進而消除炎症和酸痛。根據中醫的辨證論治,小針刀應用通則不痛的原理,疏通阻滯,使氣血流暢,陰陽調和,從而達到消除疼痛、恢復功能的效果。
小針刀的適應症包括:
1.各種慢性軟組織損傷,如筋膜炎、滑囊炎、網球肘、板機指、媽媽手和腳底筋膜炎等。
2.各種脊椎病,如骨刺、椎間盤突出、椎管狹窄和脊椎滑脫等。
3.各種關節炎,如五十肩、髖關節炎、膝關節炎等。
4.脊柱相關疾病,如自律神經疾病、頭暈、耳鳴和頭痛等。
肌肉是人體中非常重要的組織之一,它們遍布全身,並對身體的姿勢和運動功能發揮著關鍵作用。中、西醫師在訓練過程中都需要學習肌肉的解剖和生理功能。儘管我們通常重視肌肉的功能,但卻經常忽略了肌肉的病理,事實上,肌肉也會生病,而且容易受到影響。在臨床上,我們經常告訴病人,疼痛問題與長時間保持不良姿勢、過度使用肌肉有關。浮針療法是由符仲華博士發展而來,結合對現代解剖學和肌筋膜疼痛的了解,並融合傳統中醫針灸學的一種新型針灸治療方式。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,浮針療法逐漸總結和發現,很多慢性疾病的產生、轉移和發展都與肌肉相關。透過中西醫的知識,我們逐漸認識到肌肉的一些規律,並找到了一些獨特的中西醫治療手段,以應對肌肉自發性緊張所導致的病症,致力解決臨床難題。「中西整合介入疼痛治療」的案例分享由蔡德祥中西醫師博士進行,他是新和診所的院長,同時也是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的理事。對於一般輕度的筋骨疼痛,西醫的復健治療或中醫的保守治療效果良好。然而,對於難治的軟組織損傷或嚴重的筋骨關節疾病(如椎間盤突出、椎管狹窄等),中醫可以發揮極為重要的角色。透過中西醫整合的介入治療,可以達到筋骨同治、標本兼治的效果,相輔相成,提升治療效果。
(NFG - 流行電通 - NeoFashionGo - www.neofashiongo.com)(CWNTP-華人世界時報 www.cwntp.net) ( EDN - 東方數位新聞- EastDigitalNews - www.eastdigitalnews.com )
#中醫師全聯會
#NFG #流行電通 #NeoFashionGo
#CWNTP #華人世界時報 #ChinaAndtheWorldNews
#EDN #東方數位新聞 #EastDigitalNews